2019年4月30日 星期二

刮痧幫你排淤解痛


刮痧幫你排淤解痛

中暑這類因為天氣變化、身體無法調節而引發的不適,刮痧往往能發揮不錯的功效。

「痧是風、濕、熱造成,夏秋兩季常見,」

 

刮痧時,皮膚會刮出紫紅色的皮下出血點或瘀血斑,這就是所謂的「出痧」。

 

「痧」指的是皮膚的反應,有的可能是出血、瘀血,有的則是「刮」的外力造成微血管擴張、皮下充血,所以皮膚看起來才會發紅。

 

中醫認為,當體內氣血淤積、阻塞時,病症就會隨之而來,而刮痧可以刺激體表經絡,達到促進氣血循環、疏通經絡、調整臟腑的功效;當氣血調和通暢,能讓身體各處都能獲得充分的營養供應,不舒服的症狀自然就會減輕。

 

刮痧雖然是常民保健良方,但並非所有人都適合。

 

不宜刮痧的族群,包括1歲以下幼童、孕婦、癌症患者、年老體虛者、空腹或剛吃飽的人、水腫者、嚴重靜脈曲張者(血管壁彈性較差)、糖尿病患(傷口不易癒合)、心臟病患,以及凝血功能不正常、血液疾病患者等。

肝腎功能不全的人,凝血能力也會較差,且正在服用阿斯匹靈等抗凝血藥的人,皆不適合刮痧。

 

表皮如果有傷口,或有皮膚炎、過敏、長痘痘、毛囊炎、濕疹、蕁麻疹等,就不該刮痧,以免感染。韌帶或肌腱部位的急性損傷、骨折、外科手術疤痕處,3個月內皆不宜刮痧。此外,恐懼刮痧或刮痧時曾經頭暈不適的人,最好也不要再刮了。

 

刮痧時最常用的部位就是後頸、肩膀、背部,而之所以刮這幾個部位是有原因的。中醫認為,人體的督脈(背部正中間脊椎處)與膀胱經(督脈旁開1.5寸、3寸)主管「一身之表」,作用等同於人體最外層的防護罩,因此當外邪入侵、身體不舒服時,當然也從第一線的督脈、膀胱經去處理。

 

刮痧跟按摩一樣,都是刺激經絡的方式,所以除了最常用的肩頸、背部,其他部位(例如四肢)及穴道也都可以刮。

 

 

中線督脈由枕骨下方刮到大椎穴;兩側則是從耳後的風池穴一路刮到肩膀,沿著膀胱經(位於都督脈左右兩側)刮。

體虛、緊張或是疼痛,刮痧時會出現類似「暈針」時頭暈、噁心反胃的反應,這時應喝點溫開水並平躺休息,也可以按壓人中、內關、百會、足三里、湧泉等穴道緩解不適。

 

刮完痧要注意哪些事?

 

刮痧會促進血液循環及汗腺分泌,因此刮完痧就像泡了溫泉一樣,應該喝溫開水或常溫水以補充水分。

 

此外,刮完痧也不要吃生冷的食物、洗冷水澡,刮痧部位也應避免吹到冷氣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